2024年12月25日下午,现代技术学院主办的计算机大类专业发展研讨会于安州校区中心楼902会议室顺利召开。此次研讨会旨在多方位推动计算机大类专业发展,涵盖提升教学质量、加强专业建设、紧跟行业动态以及拓展合作交流等重要方面,为专业的长远发展及人才培养筑牢根基。学院副院长王梓龙、教研办主任敖文娟、专业集群副主任徐学林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软件工程教研室、人工智能通识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出席了本次会议。

活动现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副主任邓抒江、软件工程教研室主任金士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主任邓强,依次介绍了三个教研室的开课计划安排、师资配备情况,着重阐述了建设发展思路以及当前面临的困难。
邓强主任指出,当下师资队伍虽呈现出年轻且充满干劲的良好态势,但不可忽视的是,教学经验尚显欠缺,职称结构不够合理,师资力量存在较大缺口,急需经验丰富且具备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加入。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方面,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与软件工程专业部分课程内容重合,然而代码学分却有所不同,这给课程开设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鉴于当前就业形势,人才培养方案应围绕 “新工科”进行适应性调整,增强学生实际项目开发经验,进一步推动产学合作,建设校外实践基地以及加强校企合作势在必行。在加强教学成果建设上,可从学科竞赛、课程体系改革、课题申报与论文发表以及特色学科建设,如:人工智能与信息类交叉学科建设融合等多条路径着手。

徐学林主任就集群课的开设与在场老师展开交流。他先是询问计算机大类老师能否依据计算机专业论文写作的特点,安排专人讲授《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随后针对正在开展的集群课程《电子工程基础》,了解老师们对其作用的理解情况。徐主任表明,当前的集群课是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涵盖数字孪生、信息采集、物理模型等内容,鉴于目前教师们对该集群课程的理解不够深入,他建议在下一步培养方案调整时,步伐应适当放缓,结合实际情况稳步推进。在学科竞赛方面,他建议老师们要多与首席专家沟通交流,鉴于机械与计算机专业竞赛成果相对滞后,可先从省市级竞赛入手,逐步打通竞赛流程,循序渐进谋求更高发展。
敖文娟主任围绕工作过程中的规范事宜与计算机大类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她表示,相关工作规范文档已发放至各位老师手中,如有疑问可对照学习,其内容涵盖选课、教学、归档、监考等多个方面,旨在提升教师素养,规范教学行为,减少差错及事故发生。若在基本教学运行方面存在问题,老师们可前往中心楼 604办公室向赵都生老师寻求指导。

王梓龙院长针对计算机大类的各项工作作出指示。先是关切询问了教师们的课时情况,尤其对新进教师提出合理建议,希望新老师一学期最好安排1至2门课程,以便专心授课。对于毕业设计工作,王院长明确指出,专职教师需切实担起过程指导的责任,密切关注学生进展,及时统计并更新毕业设计有困难的学生情况,每月开展线下指导。针对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结合教师情况进行课程设置这一问题,王院长强调课程设置务必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目标来确定,需尽快启动相关会议,对集群课程存在的问题做出调整。在学科竞赛方面,王院长提到杨菊芬老师和陈秀丽老师竞赛经验丰富,应梳理好计算机大类学科竞赛项目,合理调配新进教师资源参与其中。关于工作规范,王院长表示因计算机大类生源众多,新教师不断引进,规范性方面较易出现问题,但犯错虽可理解,工作态度与教师素养绝不能出现偏差。在新进教师成长方面,王院长对取得较大进步的新老师给予了勉励,他指出当前学校正处于良性发展阶段,老师们在扎实做好备课工作的基础上,要找准自身的发展切入点,例如实验室建设、课题申报、课程建设、竞赛等方面。
最后,徐煜锋老师、邓博老师、金士玲老师就人工智能课程设置以及学生前置课程理论基础等问题提出疑问,并与各位领导进行了充分的意见交换和深入探讨。在座老师纷纷表示此次会议收获颇丰,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计算机大类专业发展研讨会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