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下午,现代技术学院在中心楼902会议室召开集群课程与专升本基础衔接课程汇报会。会议围绕两类课程的建设与管理展开深入交流,18位课程负责人分别进行汇报,其中10位聚焦集群课程,8位侧重专升本基础衔接课程,为全面提升课程质量与教学管理水平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集群课程汇报环节,各负责人系统介绍了课程的全流程管理。开课前,课程组通过建立钉群、学习通课程及集体备课,统一教学标准与分工安排。例如,《电子工程基础1》课程组固定教研时间,实现教案课件共享,《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基础》课程组提前完成前8课时备课,保障教学顺利开展。行课过程中,依托学习通平台开展课堂互动与作业管理,通过月度学情分析及时调整策略,并针对薄弱环节补充微课与例题资源。定期教学研讨会与听课磨课机制,形成“教学-反馈-优化”闭环闭环。课程结束后,严格执行试卷三级审核与集中阅卷制度,确保考核公平公正,并系统归档教学材料,为后续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专升本基础衔接课程汇报重点围绕模块构建、学段衔接及毕业设计支撑等方面展开。例如《机械类专业基础衔接》课程设置电工电子、工程力学、机械制图三大模块,《自动化专业基础衔接》整合电路基础等内容,总计48学时,紧密贴合专本过渡阶段的学习需求。课程通过验证实验、手绘图纸等实践教学强化基础能力,结合线上资源与活页手册弥补知识断层,助力学生实现从“专科实操”向“本科应用”的顺利转变。同时,衔接课程注重与后续专业课程及毕业设计的有机对接,有效支撑《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LC智能控制技术》等课程学习,切实解决学生学习与毕业过程中的实际难点。
本次汇报会不仅系统梳理了学院在集群课程与专升本基础衔接课程建设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更深刻体现出教学改革与课程创新的协同推进。两类课程在“教-学-评-管”全流程中逐步形成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的管理机制,展现出课程团队高度的责任意识和良好的协作能力。未来,学院将继续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课程共建共享机制,推动跨课程、跨专业教学资源整合,进一步增强集群课程的整体性与衔接课程的有效性。